一個人口不足16萬的小縣城,短短2年的時間里竟然出現6名經銷商騙取20餘萬元的澎湖民宿“家電下鄉”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現象令人詫異!
  正義網昆明3月18日電(記者何贇 通訊員洪和興)“家電下鄉”本是黨和政府應對金融危機、改善民生、振興家電產業的一項重大惠民之舉。然而,在雲南省澄江縣,一些不法商家卻盯上了這一“紅包”,終日虎視眈眈想著鑽政策空子,最終讓本應當落入農民“口袋”的mSATA補貼“紅包”,卻進了經銷商的“腰包”。
  2月12日,雲南澄江縣人民法院以貪污罪一審判處澄江罡羽太陽能銷售部負責人李進、李浩源兩父子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至此,雲南澄江縣檢察院查辦的經銷商騙取補貼資金系列案件全部審結。而其餘涉案的被告人徐旭初、袁朝甫、張紅光、湯林,早前已經被法院以同一罪名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七年、一年緩一年六個月、十個月緩一年。除徐旭初、袁朝甫上訴記憶體外,其餘均服判。
  日前關鍵字行銷,澄江縣檢察院對負有監管職責的縣財政局、縣工信局分別進行了走訪,發現檢察建議落實情況良好,兩單位正積極整改中。
  家電下鄉mSATA,經銷權成了“香餑餑”
  為擴大農村消費拉動內需,2007年12月我國開始試點家電下鄉政策,澄江縣的家電下鄉工作於2009年2月20日正式啟動,至2013年1月底結束。
  據澄江財政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財政部門共兌付補貼資金2241萬元,其中家電下鄉類補貼878萬元,補貼數量30015件,家電產品銷售額達8005萬元;汽車摩托車類補貼1363萬元,補貼數量15685件,家電產品銷售額達6740萬元。
  數據中的家電下鄉產品是否真正進了尋常百姓家?已發放的補貼資金是否也全都進了老百姓的“口袋”?2013年7月,澄江檢察院對家電下鄉工作情況進行調查。
  澄江創美電器商行引起了檢察官的註意:該商行曾因濫用幾農戶身份信息錄入虛假銷售信息騙補,被工信局(原商務局)和財政局作出取消經銷資格的行政處罰,且其在一年半的時間內營業額同比增長了近四倍,一個縣級小商鋪申領補貼高達10萬餘元。十分可疑!
  考慮到“騙補”行為是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犯罪行為,澄江檢察院決定初查。於是,該院調取了創美電器商行的家電下鄉補貼名冊,從成千上萬的“領補”農戶開始逐一核查。
  一個月後,排查結果顯示,創美商行錄入的近半數銷售信息果然有假!澄江縣院隨即對經理張紅光果斷立案,並決定擴大核查範圍,迅速組織多人同時對多家經銷商展開調查。
  聽聞張紅光被正式立案調查,檢察機關正在力查“家電下鄉”騙補行為,澄江“家家電器經營部”負責人湯林終於坐不住了,自知難逃一劫的他主動到檢察機關投案自首。
  隨後2個多月,在由澄江縣農村環保能源工作站組織落實的另一惠農政策項目——“鞏固退耕還林太陽能熱水器設備安裝項目”實施中(以下簡稱“退耕還林太陽能安裝工程”),集中實施了大量騙補行為的太陽能經營商戶袁朝甫、徐旭初、李進、李浩源也相繼被“挖出”。
  經對多個經銷商深挖細查,最終發現“騙補”現象相當普遍且嚴重,國家給老百姓的補貼“紅包”,相當部分落進了經銷商的“腰包”。
  那麼多的補貼資金是如何被騙取的呢?
  補貼“紅包”如何進了經銷商的腰包?
  檢察機關調查顯示,6名涉案經銷商的騙補手段大同小異,主要是用花樣翻新的手法獲得農戶身份信息,採取虛報、多報銷售量的方式騙取國家財政補貼。這是最普遍常用的方法。
  湯林共借用了二十餘戶農民的戶口冊和身份證,虛構、虛增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事實和數量,錄入家電下鄉信息管理系統,成功騙補1.3萬餘元。張紅光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順利騙補2萬餘元。其中,張紅光在多次騙補成功後,膽子越來越大,嫌借證數量少效率低,直接用免費贈送小額家電換取農戶身份資料,然後用大額家電申報,成批量地錄入了虛假銷售信息騙補。至案發時,其尚有2萬餘元補貼款因信息可疑被拒付。
  另外,在“退耕還林太陽能安裝工程”中,經銷商把13%的補貼算成自己應得部分,故意降低報價惡意中標,然後不執行招標要求及退耕還林政策中“竟標太陽能應為家電下鄉產品,應給退耕還林戶享受國家家電下鄉補貼”的規定,而是單獨或與施工方合謀利用收集到的安裝農戶身份資料申報補貼後占為已有。
  雲南精納米工貿有限公司法人徐旭初在低價中標500套“退耕還林太陽能安裝工程”後,轉包給袁朝甫等三人安裝,並要求三人在安裝時,除向安裝農戶收取“退耕還林”政策補助外的其他費用,還必須收集全安裝農戶的戶口本、身份證複印件。工程完工驗收合格後,二人合謀由袁朝甫出面在澄江申請家電下鄉產品經銷資格,並以其經營部名義用高過中標“太陽能”近一倍的“標識卡”價申報補貼,騙取補貼資金10萬餘元。限額發放的該類“標識卡”全用去騙補,一套都沒落下。
  同樣的,澄江罡羽太陽能銷售部兩任負責人李進及其兒子李浩源,利用“退耕還林太陽能安裝工程”施工中獲取的122戶安裝農戶身份證、戶口本,成功騙領補貼4.5萬餘元。另外,二人在日常經營中還虛構3農戶、虛增9農戶購買家電下鄉產品事實和數量,騙補近0.5萬元。
  檢察官揭秘,“騙補”現象普遍
  澄江縣檢察院查辦的=該系列案共貪污20餘萬元,人均涉案數額雖然不大,但涉及5家家電下鄉產品經銷商,共計6人,約占澄江經銷商總數的30%,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同時,辦案檢察官還發現,“虛增農戶購買家電數量”騙補的情況最多,數量龐大難以一一查清,近五分之四的經銷商或多或少均有所涉及,約50萬元的國家財政補貼近全都進了經銷商“腰包”,約占澄江四年家電類補貼資金總額的5%。
  一個人口不足16萬的小縣城,竟然出現瞭如此規模如此數量的騙補行為,實屬罕見!
  預防檢察官進行了認真剖析,認為:澄江“家電下鄉”政策在短短四年的實施中,就出現了大量“騙補”違法犯罪,這絕非偶然!
  最根本原因是政策的配套落實制度,其“致命傷”就是“商家代墊補貼方式”。澄江的騙補現象均發生在採用“商家代墊補貼方式”方式的2010和2011年這兩年間,而在之前2009年和之後的2012年卻鮮有騙補情況。這充分說明這一簡便兌付方式存在著“致命”漏洞,因為這種由商家“即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審兌補貼方式,在非常便民的同時,也給商家弄虛作假大開了方便之門,一旦監管措施和力度不能同步跟上,“騙補”現象將在所難免。
  監管方面也有問題,“監管不力、執法不嚴、違法少究”均不同程度存在。相關職能部門對初期出現的“騙補”行為沒有及時有力地進行打擊,而這些“僥幸”成功者的“快速致富”效應又會大大鼓舞和刺激了其他人紛紛效仿,最終導致“騙補”行為迅速傳播普及,泛濫成災難於收拾。
  按《家電下鄉政策執行監管及違規處理辦法》規定:“有作假嫌疑的,應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徹底核查。”“採取商家代墊補貼方式的,對補貼2台以上(含2台)及他人代領補貼的農民,鄉鎮財政所要實現100%抽查。”但相關職能部門由於多種原因,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政策文件要求的抽查頻率、抽查比例、數據比對、登記造冊執行。
  結果,沒能及時發現並有效制止部分銷售商不執行國家標價、極力搞搭售、用小恩小惠換取農戶資料等違規行為。特別是對發現的個別騙補現象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只是簡單地作出撤銷其經銷資格的處理即完事,沒有進行有效的清理整頓,沒有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核實,更沒有深入分析預判後報請相關司法機關參與徹查。
  警示教育沒有及時跟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商業從業人員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如果怠於開展相關法律知識、廉政警示、從業風險教育,則他們最容易淡薄了法律意識、模糊了政策界限、混淆了對錯是非,最容易隨波逐流錯跟“潮流”,最終很可能成為“潛規則”的積極實踐者和受害者。近年來,各地不斷涌現的“涉惠犯罪”根源之一,就是只重惠民政策的推進而不重防範,尤其不註重採用實踐中較為有效的警示教育,不能在事前或事中提前及時警醒相關人員。
  針對政策實施、部門監管存在的問題,今年1月,澄江縣檢察院及時向縣財政局、縣工信局發出了檢察建議。提出“重視警示教育,加強監督管理,狠殺商業歪風邪氣,著力培育社會正能量。”等具體建議。
  檢察官特別提醒:由於惠農政策出台的緊急性和迫切性,要想苛求實施制度的完備性是不可能的,要想從事前審核(文書證件等資料的審核)中發現問題也是難事,要著重於事後的監督管理,防止出現‘監管真空’‘ 監管縫隙’。”相關部門應隨時關註政策的執行,適當調整具體方法措施,不斷解決出現的新問題,才能不讓政策‘變形’‘走樣’。”  (原標題:商家鑽政策空子騙取家電下鄉補貼 檢察官建議加強監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58nvdfy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